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工作动态

返回首页
头孢菌素安全用药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打印
阅读[] 发布时间:2014-01-23 15:35:48

由卫生部合理用药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主办的头孢菌素安全用药专家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9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汪复教授,卫生部抗感染药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金少鸿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小军教授,北京友谊医院史丽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梅丹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郑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杨帆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刘世霆教授,首都儿研所陈慧中教授,北京医院张秀珍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卓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玉珍教授,《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贾丹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卫生部合理用药委员会办公室刘晓琳副主任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国内头孢菌素的使用情况和临床安全性,特别是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据专家介绍,头孢菌素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至今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它们有多个品种,抗菌活性强,相对不良反应较少,过敏性远小于同为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目前仍然是相对疗效比较高的药物,几乎占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半壁江山。从β-内酰胺类过敏机制和药物质量角度看,青霉素类的抗原决定簇已明确,为打开的β-内酰胺环与自身蛋白结合形成的青霉噻唑-蛋白质聚合物(benzylpenicilloyl ,BPO)结构,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来预测约70%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结果判定标准。然而,头孢菌素抗原决定簇尚不明确,除了β-内酰胺环外,还与其形成的Rl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因此,专家们认为:1、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不同,并无皮肤试验的理论依据。2、目前亦无证据证明头孢菌素皮肤试验可以预测严重的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3、头孢菌素皮肤试验缺乏规范标准,对具体操作和皮试液选择、皮试液浓度、结果判读均不明确;4、控制高分子杂质对减少头孢菌素过敏风险很必要,建议通过制定高的质检标准,让生产企业把好药品质量关;5、希望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能够进一步细化对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专家们从临床操作层面讨论了头孢菌素皮肤试验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增加了虚拟的安全感;减少了病人的用药选择,特别是在儿童用药方面尤为突出;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医疗废料的产生;增加了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等。

会上,还以头孢曲松为例,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数据。目前中国患者对头孢曲松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四,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一点五七,与全球数据基本持平,低于文献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十万分之四到十五。各医院对头孢菌素是否皮试要求不一,且方法也不统一,部分医院皮试阳性率较高,在儿童中最高甚至达到90%-100%。

结合以上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为了保障头孢菌素的安全使用,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执行,同时,对于不同品种,还需遵循具体的药品说明书用药。